歌诗

词语解释
歌诗[ gē shī ]
⒈ 咏唱诗篇。
⒉ 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⒊ 泛指诗歌。
引证解释
⒈ 咏唱诗篇。
引《左传·襄公十六年》:“晋侯 与诸侯宴于 温,使诸大夫舞,曰:‘歌诗必类。’”
杜预 注:“歌古诗,当使各从义类。”
《墨子·公孟》:“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孙诒让 间诂:“《周礼·小师》注云:歌,依咏诗也。”
⒉ 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引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汉 世所谓歌诗者,有声音曲折,可以弦歌,如《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周謡歌诗声曲折》七十五篇是也。故《三侯》、《天马》诸篇, 太史公 悉称诗。盖《乐府》外无称歌诗者。”
朱自清 《中国歌谣》三:“这些歌诗决不是徒歌,一因其中有‘曲折’(即乐谱),二因它们都在《乐府》。”
⒊ 泛指诗歌。
引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明帝 为太子,乐人作歌诗四章,以赞太子之德。”
前蜀 韦庄 《乞彩笺歌》:“我有歌诗一千首,磨礱山岳罗星斗。”
宋 范仲淹 《即席呈太傅相公》诗:“白傅 歌诗传海外, 晋公 桃李满人间。”
清 莫友芝 《<巢经巢诗抄>序》:“论吾子平生著述,经训第一,文笔第二,歌诗第三。”
分字解释
※ "歌诗"的意思解释、歌诗是什么意思由野途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
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AI解释
意思
“歌诗”是指以歌唱形式表达的诗篇,它既可以是纯文学创作的诗歌,也可以是带有音乐性质的诗歌。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歌诗”被解释为可以歌唱的诗歌。
出处
“歌诗”一词最早见于《诗经》中的许多篇目,如《国风》、《周南》等。《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歌诗”这一概念的雏形。
同义词
歌谣
诗歌
歌赋
反义词
诗歌
诗篇
相关词语
歌咏
歌颂
诗篇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歌诗”的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古代有一位名叫白居易的诗人,他喜欢用民歌的形式来写诗,他的很多诗作都带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被后人称为“歌诗”。
造句
在古代,许多歌诗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这个句子展示了“歌诗”这一概念在古代诗歌中的应用,以及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相关词语
- gē shēng歌声
- yǔ tǐ shī语体诗
- lí hé shī离合诗
- shī yòu诗囿
- shī xìng诗兴
- fēn jié gē分节歌
- gē shǒu歌手
- xīn tǐ shī新体诗
- shī kè诗刻
- mín gē民歌
- jìn tǐ shī近体诗
- zhǎn shī展诗
- chàng gē唱歌
- dù shī杜诗
- gē qǔ歌曲
- jīn tǐ shī禁体诗
- shī kè诗课
- diǎn gē点歌
- yě lù shī野路诗
- shī wén诗文
- ōu gē讴歌
- wú shēng shī无声诗
- chén shī陈诗
- bǎi nián shī百年诗
- gē cí歌词
- huǎn shēng gē缓声歌
- zá tǐ shī杂体诗
- shī yóu诗邮
- ér gē儿歌
- shī yǒng诗咏
- jīn tǐ shī今体诗
- shī yǒu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