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太字的解释
太

拼音 tài 注音ㄊㄞˋ
部首大部 总笔画4画 结构单一
五笔DYI 五行 统一码592A
笔顺一ノ丶丶
名称横、撇、捺、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ài(ㄊㄞˋ)

⒈  过于:太长。

⒉  极端,最:太甚。太平。

⒊  高,大:太空。太学。

⒋  很:不太好。

⒌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太老伯。太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异体字

  • ?
  • ?

汉英互译

extremely、over、the most、very、too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very, too, much; big; extreme


※ 太的意思、基本解释,太是什么意思由野途办公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tài

〈形〉

(1)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2)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the greatest;the highest;maximal]

太,大也。——《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

太亦大也。——《白虎通·五行》

易有太极。——《易·系辞》。注:“大极者。”

王入太室裸。——《书·洛诰》

太上贵德。——《礼记·曲礼》

饮而不损兹曰太。——《后汉书·樊准传》

(3) 又如:太虚幻境(天上虚幻的境界);太清(天空);太乙(古代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太极(指整个世界的总和);太原;太侈(骄泰奢侈);太无(空旷虚无之境)

(4) 身分最高或辈数更高的 [the more or most senior]

太史。——《汉书·光武纪》。注:“史官之长也。”

(5) 又如:太夫人;太老师;太老伯;太老爷;太母(祖母);太后(帝王的母亲);太翁(曾祖父)

(6) 大的,广大的 [great]

太牢。——《左传·桓公六年》。疏:“牢之大者。”

(7) 又如:太仓(京城里贮粮的大仓库);太息(亦作“大息”。长长的叹息)

(8) 古代记数有所超过称“太” [greater]

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史记》

(9) 安宁的,秩序正常的。也作“泰” [peaceful]

不乱离,不知太平之难。——魏源《默觚上》

(10) 亨通;顺利 [smooth]

命险太甚靡常,道离隆而匪易。——陆云《九愍》

(11) 与古代皇家、官家有关的 [about emperor and official]。如:太尊(明清时对府的长官知府的尊称);太府(原为官名,亦指掌管库藏财物的官府);太常卿(汉景帝中元六年改秦奉常为太常,为九卿之一,司礼乐郊庙社稷事宜。历代相沿,清末始废)

〈名〉

通“台”。泰阶,星名,即三台。又比喻三公 [one of three stars in Ursa Major;one of the three highest dignitaries of state]

是以玉衡正而太阶平也。——《汉书·扬雄传下》

惜乎不登太阶,以尹天下。——孔融《张俭碑》

抚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曹植《杂诗六》

词性变化

tài

〈副〉

(1) 过于;过分 [too]

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言其太隘。——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畏之太甚。——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

养之太过。

(3) 又如:太半(大半,过半);太甚(太过);会议不要开得太长;屋里太闷热了,你出去凉凉吧;我对这个问题太没有认识了;他们待我太好了;这个问题确实是太重要了

康熙字典

太【丑集下】【大部】 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集韻》他蓋切,音汰。與大泰?同。《說文》滑也。一曰大也,通也。○按經史太字俱作大。如大極、大初、大素、大室、大?、大廟、大學及官名大師、大宰之類。

作泰,如泰卦、泰壇、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類。范氏撰《後漢書》父名泰,避家諱,攺从太。毛氏韻增,經史古太字無點,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非。《字彙》引之,失考。

姓。文王四友太顚之後。見《統譜》。

叶力至切,音利。《歐陽修·祭龍文》宜安爾居,靜以養智。冬雪春雨,其多已太。

《集韻》他達切,音獺。太末,漢縣名。在會稽西南。亦作太。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太【卷十】【大部】

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亣(他達切)也。凡大之屬皆从大。徒蓋切

说文解字注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焉。依韵會訂。象人形。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按天之文从一大。則先造大字也。??之文但象臂脛。大文則首手足皆具。而可以參天地。是爲大。徒葢切。十五部。古文?也大下云古文??下云籒文大。此以古文籒文互釋。明衹一字而體稍異。後來小篆偏旁或从古、或从籒。故不得不殊爲二部。亦猶从?、从?必分系二部也。然則小篆作何字。曰。小篆作古文也。凡大之屬皆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