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的成语故事


釜底抽薪

拼音fǔ dǐ chōu xīn

基本解释釜:锅。薪:柴。在锅底下抽出柴火。比喻从根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

出处汉 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釜底抽薪的典故

北朝东魏大将侯景起兵反叛朝廷被打败,就跑到南朝梁武帝萧衍那里求救,萧衍发兵给他,他进攻东魏失败。东魏魏收给萧衍写了《为侯景判移梁朝文》,劝萧衍对侯景这种人只能“抽薪止沸,剪草除根。”萧衍不听,侯景后来又背叛梁朝。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釜底抽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俯拾即是 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石枯松老 金·丘处机《水龙吟·道运》词:“海移山变,石枯松老。”
白费心机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42回:“我只落得白费心机,徒然失身于人,也不能遂我之愿。”
难以置信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穷乡僻壤 宋 曾巩《叙盗》:“穷乡僻壤、大川长谷之间,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钱,无告籴之所。”
广阔天地 毛泽东《<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按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蹑手蹑脚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周瑞家的会意,忙着蹑手蹑脚的往东边屋里来,只见奶奶拍着大姐儿睡觉呢。”
路无拾遗 《孔子家语·相鲁》:“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暴取豪夺 宋 苏轼《策断上》:“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已,则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见危致命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