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愁垂涕的成语故事


悲愁垂涕

拼音bēi chóu chuí tì

基本解释垂:垂下。涕:泪。因为悲哀、愁苦而落泪。

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


暂未找到成语悲愁垂涕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悲愁垂涕)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大惑不解 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销声匿迹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名重一时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七:“师住径山时,名重一时,如侍郎张公子韶,状元汪公圣锡少卿、冯公济川俱问道。”
当机立断 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以身试法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十羊九牧 《隋书 杨尚希传》:“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语重心长 清 洛日生《海国英雄记 回唐》:“叹别离苦况,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
敷衍了事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不但上宪跟前兄弟无以交代,就连着老哥们也不好看,好像我们敷衍了事,不肯出力似的。”
祸国误民 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