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īng dīng
注音一ㄥ ㄉ一ㄥ
繁体嬰丁
⒈ 遭受;遭到。
⒈ 遭受;遭到。
引《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悠悠四海,婴丁祸败。”
《三国志·吴志·黄盖传》“黄盖 字 公覆,零陵 泉陵 人也” 裴松之 注引《吴书》:“盖 少孤,婴丁凶难,辛苦备尝。”
《晋书·刘颂传》:“到郡草具所陈如左,未及书上,会臣婴丁天罚,寝顿累年,今谨封上前事。”
词语“婴丁”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以下是对该词语的解释和相关内容:
意思:
“婴丁”指的是幼儿,具体指不满十岁的儿童。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婴丁”条目的解释为:幼小之貌,指幼儿。
出处:
“婴丁”这个词语没有特定的出处,但可以推断,它应该源于古代对儿童的称呼。
同义词:
幼儿、小孩、儿童、稚子
反义词:
成年人、老者、长者
相关词语:
幼儿教育、儿童玩具、童趣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婴丁”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与之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不过,可以想象一个故事情节:一个慈祥的奶奶总是会给她的婴丁孙子讲故事,让他知道古时候的礼仪和道德。
造句:
在古老的村落里,村里的老人们喜欢给婴丁们讲述关于英勇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