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节

词语解释
屈节[ qū jié ]
⒈ 失去尊严、节操。
例屈节辱命。——《汉书·李广苏建传》
英forfeit one’s honour;
⒉ 降低身分,对人谦卑。
例卑躬屈节。
屈节事人。
英stoop to;
引证解释
⒈ 犹言失节归附。
引《汉书·苏武传》:“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 汉 ?”
《后汉书·杜林传》:“林 虽拘於 嚣,而终不屈节。”
《三国演义》第七七回:“关公 夜走 临沮,为 吴 将所获,义不屈节,父子归神。”
《痛史》第七回:“原来 伯颜 留 文天祥 在营中,见他举止不凡,有时与他谈论,他却絶无屈节的意思。”
梁启超 《匈牙利爱国者噶苏士传》:“格拉布加 独立不支,寻亦屈节。”
⒉ 降低身分相从。
引汉 刘向 《九叹·怨思》:“顾屈节以从流兮,心巩巩而不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络秀 语 伯仁 等:‘我所以屈节为汝家作妾,门户计耳!’”
清 李渔 《比目鱼·决计》:“祗为美人甘屈节,藉口贤人赋《简兮》。”
国语辞典
屈节[ qū jié ]
⒈ 不能保持节操。
引《汉书·卷五十四·苏建传》:「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明公诚能推赤心,屈节以事契丹。」
分字解释
※ "屈节"的意思解释、屈节是什么意思由野途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他卑躬屈节,无可奈何,她不由得同情起他来.
AI解释
词语“屈节”的意思:
“屈节”是指降低自己的身份或放弃自己的原则,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压力或诱惑时,违背自己的道德或原则,做出妥协或屈服的行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屈节”的解释为:屈,弯曲;节,节操。指降低自己的节操或身份。
出处:
“屈节”这个词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屈节从人,岂非辱身?”这里指的是在困难或压力面前,为了生存或利益而降低自己的原则。
同义词:
屈节的同义词有:降节、降志、失节、失节操等。
反义词:
屈节的反义词有:坚贞、守节、坚守原则、不屈不挠等。
相关词语:
与“屈节”相关的词语有:节操、品德、原则、尊严、自尊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一个关于“屈节”的典故,是关于一位古代文人因屈节而遭受后人唾弃的故事。这位文人名叫范增,因在秦朝时期,为了保命而向秦始皇屈节,后来被后人称为“屈节先生”。
用这个词语造句: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坚决不屈节,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相关词语
- tiáo jié调节
- míng jié名节
- xiè jié shū泄节枢
- jié qì节气
- jié shuǐ节水
- jié néng节能
- wú jié zhú无节竹
- fēn jié分节
- jié jiǎ节假
- jié āi节哀
- fú jié guān符节官
- bā jié tān八节滩
- zhōng jié忠节
- jié è节鄂
- sōng jié yóu松节油
- tiān zhèng jié天正节
- zhú jié xū竹节须
- sāng jié zhàng桑节杖
- gǔ jié骨节
- jié lǜ节律
- zhuǎn jié转节
- jié jiǎn节俭
- qíng jié情节
- zūn jié遵节
- màn jié zòu慢节奏
- shú shí jié熟食节
- zhuàng jié壮节
- jié yù节育
- fù huó jié dǎo复活节岛
- xiǎo jié yè小节夜
- jié fěn节粉
- qīng nián jié青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