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ú fú
注音ㄓㄨˊ ㄈㄨˊ
⒈ “竹使符”的省称。
⒉ 泛指地方长官印符。
⒈ “竹使符”的省称。
引《后汉书·百官志三》:“尚符璽郎中四人。本注曰:旧二人在中,主璽及虎符、竹符之半者。”
⒉ 泛指地方长官印符。参见“竹使符”。
引唐 权德舆 《送孔江州》诗:“才子厌兰省,邦君荣竹符。”
宋 苏轼 《皇兄令史赠博州防御使傅平侯制》:“故具官令史,端厚有常,靖恭寡过,生不勒於保傅,没见思於族姻,宜分竹符,就赐茅社。”
清 曹寅 《书院瓶中杏花将残漫赠三绝句》之二:“慧色为谁延一日,竹符新调 锡山 泉。”
词语“竹符”的意思:
“竹符”是指用竹片制成的符咒或凭证。在古代,人们常常用竹片作为书写材料,因此也用竹片制作符咒或作为凭证使用。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竹符”的解释为:“竹符,符也。以竹为之,用为符节。”
出处:
“竹符”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具体出处不详。但根据其含义,可以推测它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符咒文化。
同义词:
符节
符咒
符纸
反义词:
无符
无凭
无证
相关词语:
符咒术
符纸
符节文
符箓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竹符”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符咒文化。例如,道教中的一些神仙或道士会使用符咒来驱邪治病,这些符咒往往是用竹片制成的。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人们常常用竹符作为信物,以证明自己的身份和信誉。这个竹符见证了他们多年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