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契

词语解释
司契[ sī qì ]
⒈ 掌握契据。
⒉ 掌管法规。
⒊ 谓文词能恰切传情达意。
引证解释
⒈ 掌握契据。
引《老子》:“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任继愈 注:“司契的人,只凭契据来收付,所以显得从容。”
⒉ 掌管法规。
引《文选·左思<魏都赋>》:“上垂拱而司契,下缘督而自劝。”
李周翰 注:“上则垂衣拱手,执法契以御天下。”
《新唐书·刘蕡传》:“朕闻古先哲王之治也,玄默无为,端拱司契。”
章炳麟 《国家论》:“若夫法律治民,不如无为之化,上有司契,则其埶亦互相牵连,不可中止。”
⒊ 谓文词能恰切传情达意。
引晋 陆机 《文赋》:“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紜挥霍,形难为状。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以为匠,在有无而僶俛,当浅深而不让。”
明 张居正 《种莲子戊午稿序》:“盖天禀超軼,有兼人之资,得司契之匠,其所著述,虽不效文士踵躡陈蹟,自不外於矩矱。”
分字解释
※ "司契"的意思解释、司契是什么意思由野途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司契”的意思:
“司契”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主管或掌管契约、盟约等文书的人或职责。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语比较少见,但依然保留了其原意,即指负责管理、监督某项事务或契约的人。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司契”没有单独的词条,但根据其含义,可以推断与“司”和“契”这两个字有关。“司”字有掌管、管理的意思,“契”字指契约、盟约,所以“司契”可以理解为掌管契约的人或职责。
出处:
“司契”这个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制和礼仪制度,尤其在涉及国家政务、外交盟约等方面,都会用到这个词语。
同义词:
司法
掌管
管理者
监督者
反义词:
丢失
疏忽
无视
放任
相关词语:
司法官
司法部门
契约书
盟约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司契”这个词语较为生僻,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但可以想象,在古代,有关于“司契”的故事可能涉及官场、外交等领域,讲述的是负责管理契约的官员如何公正、明智地处理各种复杂的事务。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他担任了司契的职务,负责监管所有的重要盟约和条约的制定与执行。
相关词语
- fān sī藩司
- sī fǎ司法
- mài shēn qì卖身契
- qì jī契机
- jīn qì襟契
- shēn qì身契
- sī jī司机
- sī kōng tú司空图
- qì hé契合
- dào huì sī道会司
- sī mǎ司马
- jīn qì金契
- àng sī盎司
- sī fǎ jī guān司法机关
- tǔ sī土司
- pài lì sī派力司
- gōng sī公司
- jīn qì衿契
- xiàn sī宪司
- sì sī四司
- shéng qì绳契
- jì sī祭司
- gǔ quán gōng sī股权公司
- bǎo xiǎn gōng sī保险公司
- yóu sī邮司
- bái yún sī白云司
- xián qì贤契
- sī jì司计
- sī nán chē司南车
- sī huì司会
- sī yí司仪
- sī lìng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