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ú yǎn
注音ㄑㄨˊ 一ㄢˇ
繁体鴝眼
⒈ 亦作“鸜眼”。
⒉ 即鸲鹆眼。
⒊ 借指砚台。
⒈ 亦作“鸜眼”。
⒉ 即鸲鹆眼。参见“鴝鵒眼”。
引宋 朱敦儒 《相见欢》词:“琴上金星正照,砚中鸜眼相青。”
《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尝擅文房四宝称,尽夸鴝眼胜金星。”
清 陈锐 《玲珑四犯·寒砚》词:“鸜眼凹深,记淡墨题诗,花气熏昼。”
⒊ 借指砚台。
引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借笔鸦涂,暂磨鸜眼。”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写本》:“筠管斜欹,鼠鬚垂露,松煤半秃,鸜眼生霜。”
词语“鸲眼”的意思:
“鸲眼”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一种鸟的眼睛,通常用来形容眼睛明亮有神。在古代文学中,也常用来比喻人的眼睛有神采。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鸲眼”条目解释如下:
鸲眼,鸟目也。亦作“鹁眼”。《尔雅·释鸟》曰:“鸲,鹁鸪。”郭璞注:“今呼为鸲鹁,其目深黑,如漆,故曰鸲眼。”
出处:
“鸲眼”一词最早见于《尔雅·释鸟》。
同义词:
鸟眼、鹁眼
反义词:
无特殊反义词
相关词语:
鸲鹁、鸲鹆、鸲鹚、鸲鹆鸟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鸲眼”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成语,如“鸲鹚点水”,形容做事不深入,只是表面应付。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的鸲眼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