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ān zhì
注音ㄐ一ㄢ ㄓˋ
繁体監治
⒈ 监督和管理。
⒈ 监督和管理。
引《汉书·景帝纪》:“吏迁徙免罢,受其故官属所将监治送财物,夺爵为士伍,免之。”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八二回:“英 人闻 中国 多事,索性起了大兵,直入 缅 京,废了国王,设官监治。”
词语“监治”的意思:
“监治”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由“监”和“治”两个字组成。“监”通常指监视、监管,“治”则是指治理、管理。所以,“监治”整体的意思是指监管和治理。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监”字的解释包括:看视、检查、管理;“治”字的解释包括:治理、整治、处理。《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将“监”和“治”组合成“监治”这一词语进行解释,但根据两个字的单独解释,可以推测“监治”在字典中可能指的是对某项事务的监管与治理。
出处:
“监治”作为一个词汇,没有特定的出处,它是由“监”和“治”两个字组合而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的用法。
同义词:
监督、管理、治理、整治、监察。
反义词:
放任、疏于管理、无政府状态。
相关词语:
监管、治理机构、管理者、治理政策。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监治”是较为书面化的词语,在网络上没有特定的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但可以联想到历史上的监察机构如古代的御史台,负责对官员进行监治,以维护国家的治理。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皇帝派遣专员到各地进行监治,以确保地方政务得以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