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

词语解释
扶苏[ fú sū ]
⒈ 亦作“扶胥”。
⒉ 树名。
⒊ 古代兵车上的藩盾。
⒋ 扶助。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扶胥”。
⒉ 树名。
引《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毛 传:“扶苏,扶胥,小木也。”
马瑞辰 通释:“《释木》:‘辅,小木。’小木即木之名。 钱大昕 曰:‘扶、辅声义皆相近,长言为扶苏,急言为辅。’其説是也……胥、疏、苏叠韵,古通用。”
⒊ 古代兵车上的藩盾。
引《周礼·夏官·司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 汉 郑玄 注:“藩盾,盾可以藩卫者,如今之扶苏与?”
孙诒让 正义:“云今之扶苏者…… 惠士奇 云:‘苏与胥古文通,故扶苏一作扶胥,盖 秦 汉 间语, 周 之藩盾也。建之乘车,以蔽左右;军旅会同,前后拒守,在车两藩,故曰藩盾。’”
《六韬·军用》:“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武卫大扶胥三十六乘……武翼大櫓矛戟扶胥七十二具。”
⒋ 扶助。
引《黄庭内景经·若得》:“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重离儻或似,七元乃扶胥。”
分字解释
※ "扶苏"的意思解释、扶苏是什么意思由野途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年少时的扶苏机智聪颖,生具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因此在政见上,经常与暴虐的秦始皇背道而驰。
2.这深山里到处都是枝叶扶苏,可此地却只有一棵大树,周遭均是矮小的草木,衬得这株如君王亲临,俯瞰众生。
3.我罗霖虽然深受大秦先帝与太子扶苏重若泰山之恩,然而我却并无称帝称王之心。
4.这些史材杨林前世均在书上读过,如今处在秦末细想,从焚书到逐放公子扶苏,始皇帝已经开始亲手埋葬自己一手缔造的王朝。
5.年少时的扶苏机智聪颖,生具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因此在政见上,经常与暴虐的秦始皇背道而驰。
6.草地上捏面团似的拔地而起出几株大树,通体翠绿,枝叶扶苏,结满了金色的苹果,缠绕大树的藤蔓上也挂着数不清的银色葡萄。
7.群山环绕,绿草如茵,苍劲的古树拔天而上,枝叶扶苏,苍翠的树叶蓊蔚洇润,宛若晶莹剔透的墨玉。
AI解释
词语“扶苏”的意思:
扶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本意是指扶持、支持。在历史上,它还特指秦始皇的儿子扶苏,因此后来也用来泛指对某人的扶持和保护。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扶苏的解释为:“扶,助也。苏,扶助之貌。扶苏,人名,秦二世子也。”
出处:
扶苏作为人名,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子扶苏,年十七,为人仁爱,不忍以刑杀为事。”这里提到的扶苏是秦始皇的儿子,因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篡改遗诏,扶苏被赐死。
同义词:
扶持、辅助、支持、帮助
反义词:
抛弃、放弃、拒绝
相关词语:
扶危济困、扶老携幼、扶摇直上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扶苏作为秦始皇的儿子,因被赵高和李斯陷害而死亡,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悲剧人物。在网络故事中,扶苏常被描绘为忠诚、仁爱的形象,成为忠臣孝子的代表。
造句:
1. 在困境中,他始终扶苏着身边的朋友,给予他们无私的帮助。
2. 扶苏是古代中国的一位杰出将领,他的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军人。
相关词语
- sū èr苏二
- sū dá苏打
- sū zhé苏辙
- tú sū jiǔ屠苏酒
- gū sū姑苏
- sū lǐ nán苏里南
- sū dōng pō苏东坡
- fú zhèng扶正
- sū hé xiāng苏合香
- sū mù苏木
- sān sū三苏
- sū cài苏菜
- fú jiē扶接
- fú yè扶掖
- zǐ sū紫苏
- sū xiǎo mèi苏小妹
- fú xū扶胥
- fú wēi dìng qīng扶危定倾
- yì fú翼扶
- lū sū噜苏
- sū é苏俄
- mǔ dān suī hǎo,quán zhàng lǜ yè fú chí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 sū shēng苏生
- xiǎo sū小苏
- sū qū苏区
- fú zhú扶竹
- hán cháo sū hǎi韩潮苏海
- jiāng fú将扶
- fú zhèng扶证
- fú yú扶余
- fú lì扶力
- fú zhù扶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