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ǐ zhèng
注音一ˇ ㄓㄥˋ
⒈ 谓勾正词句的倒误。
⒈ 谓勾正词句的倒误。
引清 俞樾 《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一》“人之情”:“两句传写互易……当乙正。”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毋或弗敬’原作‘毋弗或敬’,乃误倒,今为乙正。”
词语“乙正”的意思:
“乙正”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它是一个古词,由“乙”和“正”两个字组成。“乙”在这里指次序、第二,“正”则有正确、正式的意思。因此,“乙正”一般用来表示次序上的正确或者第二位的正式状态。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乙正”的解释较为简略,通常认为其意指按照次序正确或正式次序的第二位。
出处:
“乙正”这个词语的出处没有具体的文献记载,但它来源于古代汉语,与古代的文书、序位等相关。
同义词:
正确次序
次序正当
反义词:
混乱
错误
相关词语:
甲乙:指顺序上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序位
次序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乙正”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词语,因此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关联。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公司内部评选优秀员工时,小王虽然没有获得第一名,但他的表现也是乙正的,得到了认可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