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í jiǎo
注音一ˊ ㄐ一ㄠˇ
⒈ 与夷人相邻的边界。
⒈ 与夷人相邻的边界。
引唐 柳宗元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然以壤接荒服,俗参夷徼。”
明 杨慎 《安宁温泉诗》序:“若夷徼边隅,不可胜纪,要独以 安寧 之 碧玉泉 为胜。”
词语“夷徼”的意思:
“夷”通常指平坦、平易,“徼”指边界、边际。因此,“夷徼”合起来指的是平坦的边界地区,比喻边疆或接近边疆的地方。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夷徼”的解释是:“夷,平易也。徼,边也。夷徼,边疆之地也。”
出处:
“夷徼”一词的出处较为广泛,可以在古代文献中找到。如《史记》中就有“燕赵之郊,楚汉之夷徼”的描述。
同义词:
边疆、边陲、边界、边塞、荒陬等。
反义词:
腹地、中心、内地等。
相关词语:
边疆民族、边塞风光、边疆建设、边陲小镇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夷徼”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古代边疆地区的英勇事迹,如古代边疆民族英雄的传说,或是古代边疆战役的故事。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边疆地区的百姓为了保卫家园,英勇抵抗外敌,展现了夷徼之地的坚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