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ǎo shì
注音ㄅㄠˇ ㄕˋ
⒈ 古代职掌以礼义匡正君王、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员。
⒈ 古代职掌以礼义匡正君王、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员。
引《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郑玄 注:“諫者,以礼义正之。 《文王世子》曰:‘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周礼》保氏掌教六书。”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谙达》:“更番入卫,教授皇子骑射,名曰‘諳达’,体制稍杀於师傅,盖古保氏之责。”
词语“保氏”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含义:
意思:
1. 指保姓的家族。
2. 指担任保护职务的官职。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保氏”的解释如下:
“保氏,姓也。出《姓纂》。《左传·成公十七年》:保氏,掌王族之姓,亦掌其祭祀。”
出处:
《左传·成公十七年》
同义词:
保姓、保氏族
反义词:
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灭氏”、“失姓”等。
相关词语:
保姓、保族、保氏族、保氏室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古代,保氏是一个官职,负责保护皇室成员。因此,一些网络故事或典故中可能会涉及到保氏的职责和故事。
造句:
在古代,保氏的职责至关重要,他们不仅要保护皇室成员的安全,还要负责他们的生活起居。
例如:
保氏们日夜轮流守护在皇宫之外,以防任何外来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