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ū zhū
注音ㄏㄨ ㄓㄨ
繁体忽諸
⒈ 一下子;忽然。诸,助词。
⒉ 指忽然而亡。
⒈ 一下子;忽然。诸,助词。
引《左传·文公五年》:“臧文仲 闻 六 与 蓼 灭,曰:‘ 皋陶、庭坚 不祀忽诸。德之不建,民之无援,哀哉!’”
⒉ 指忽然而亡。
引《南齐书·王僧虔传》:“亡兄之胤,不宜忽诸,若此儿不救,便当回舟谢职,无復游宦之兴矣。”
《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五年》:“臣 光 曰:‘ 燕丹 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 秦,轻虑浅谋,挑怨速祸,使 召公 之庙不祀忽诸,罪孰大焉!’”
胡三省 注:“忽诸,言忽然而亡也。”
词语“忽诸”在古汉语中较为罕见,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根据目前可查的资料,“忽诸”可能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但具体含义并不明确,可能是指轻忽、忽视之意。
康熙字典解释
由于“忽诸”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在《康熙字典》中可能没有直接的解释。
出处
没有确切的出处信息,可能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但具体文献无法确定。
同义词
忽略
轻视
略过
反义词
重视
留意
重视
相关词语
忽略不计
轻视一顾
略而不谈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忽诸”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词汇,因此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相关。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对于朋友们的关心,总是忽诸一旁,让人感到十分孤单。
请注意,由于“忽诸”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上述解释和造句可能并不准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