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í jú
注音ㄓˊ ㄐㄨˊ
繁体躑跼
词语“踯躅”:
意思:形容犹豫不决,徘徊不前的样子。
康熙字典解释:踯,犹豫不决;躅,徘徊。踯躅连用,指人行走时迟疑不定的样子。
出处:《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这里“踯躅”并非原文中的词语,但用以形容犹豫不决)
同义词:
徘徊
犹豫
迟疑
反义词:
决断
果敢
相关词语:
踌躇满志
勇往直前
一往无前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踯躅这个词语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它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在重大决策或重要关头前的心理状态。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面临毕业后的就业选择时,小明踯躅了许久,既想追求自己的兴趣,又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