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司
词语解释
三司[ sān sī ]
⒈ 指三公。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明代各省设都指挥司、布政司、按察司,分主军事、民政、司法,合称三司。宋代于广州、明州、杭州置市舶司,主对外贸易,合称三司。唐·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
引证解释
⒈ 指三公。参见“三公”。
引《后汉书·顺帝纪》:“今刺史、二千石之选,归任三司。”
李贤 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空、司徒也。”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 从父太常 夔 尝问 耽 :‘君若在,当已作公不?’答云:‘此本三司人。’”
唐 张说 《和丽妃神道碑铭》:“故坐而论教,则位比三司;动而具赡,则仪型六列者矣。”
⒉ 唐 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
引《新唐书·百官志三》:“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詰之。三司,谓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也。”
⒊ 唐 宋 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
引《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祐三年》:“﹝三月﹞戊寅,以 朱全忠 为盐铁、度支、户部三司都制置使。三司之名始于此。”
《续通志·职官四》:“三司起於 唐 末, 五代 特重其职,至 宋 而专掌财赋,皆以重臣领之。”
⒋ 宋 代于 广州、明州、杭州 置市舶司,主对外贸易,合称三司。
引《宋史·食货志下八》:“﹝ 熙寧 ﹞九年, 集贤殿 修撰 程师孟 请罢 杭、明 州市舶,诸舶皆隶 广州 一司。令 师孟 与三司详议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二节:“九七一年, 太宗 灭 南汉,即在 广州 设置市舶司。以后又在 杭州、明州 置市舶司,与 广州 合称‘三司’,是 北宋 主要的对外贸易港。”
⒌ 明 代各省设都指挥司、布政司、按察司,分主军事、民政、司法,合称三司。
引《明史·职官志一》:“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穀,其考核则听於府部。”
国语辞典
三司[ sān sī ]
⒈ 三种官职的合称:(1) 东汉以太尉、司空、司徒为三司。唐·章怀太子·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空、司徒也。」也称为「三公」。(2) 唐代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3) 后唐迄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皆理财之官。(4)明时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三司。皆为各行省的文武长官。
引《后汉书·卷六·孝顺帝纪》:「今刺史、二千石之选,归任三司。」
《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三》:「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诘之。三司,谓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也。」
《资治通鉴·卷二六五·唐纪八十一·昭宣帝天祐三年》:「戊寅,以朱全忠为盐铁、度支、户部三司都制置使。」
分字解释
※ "三司"的意思解释、三司是什么意思由野途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凤阳军政民三司官员的资料以及崇祯朝顶尖*贵的恩怨交集像走马灯一般在脑子中闪过,须臾之间便有了大致的应对之策。
2.的雏形,尽管眼下这三司六部中,只有兵部与商部勉强拿得出手,其他都是近乎形同虚设。
相关词语
- sān sān zhì三三制
- sān mù三木
- sān zhì三至
- fān sī藩司
- sān bǎi三百
- sān shēn diàn三身殿
- èr sān二三
- sī fǎ司法
- sān shēn三身
- sān guó yǎn yì三国演义
- jù yuè sān bǎi距跃三百
- sān nián bì三年碧
- sī jī司机
- sān fāng三方
- sān mín zhǔ yì三民主义
- sān guó三国
- sān jié三节
- sān bǎi qián三百钱
- sān lǐ wù三里雾
- sī kōng tú司空图
- sān sè jǐn三色堇
- sān zhèng三正
- pīn mìng sān láng拼命三郎
- yī èr sān一二三
- sān sè三色
- sān cì三次
- sān sān liǎng liǎng三三两两
- dào huì sī道会司
- sān gū三姑
- sān chǐ jiàn三尺剑
- sān biàn三变
- sān píng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