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

词语解释
五蕴[ wǔ yùn ]
⒈ 佛教指人的色、受、想、行、识五种刹那变化的成分,由这五种成分的暂时结合而形成了个我。
英skandhas;
国语辞典
五蕴[ wǔ yùn ]
⒈ 佛教用语。蕴为堆、积聚的意思。佛教称构成人或其他众生的五堆成分为「五蕴」。分别为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其中除色蕴之外,其余皆属精神层面。色指组成身体的物质,受指感觉,想指意象、概念,行指意志,识指认识分别作用。由于每一种蕴,都是由许多分子积聚而成,故称为「蕴」。
引《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分字解释
※ "五蕴"的意思解释、五蕴是什么意思由野途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贪欲是火能焚身,瞋恨是恶能害身,痴是无明能引起五蕴炽盛而苦了身心。要终止苦而达至安详快乐,惟有消除“我”、“我所有”的意识。
AI解释
词语“五蕴”是佛教用语,指的是构成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基本要素。具体来说,五蕴包括:
1. 色蕴:指人的身体,包括所有物质形态。
2. 受蕴:指人的感觉,包括触觉、味觉、嗅觉、视觉和听觉等。
3. 想蕴:指人的思维活动,包括记忆、想象、判断等。
4. 行蕴:指人的意志活动,包括欲望、情感、动机等。
5. 识蕴:指人的意识活动,包括自我意识、认知等。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五蕴”并没有直接解释,但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其含义与佛教中的五蕴概念相符。
出处:
五蕴的概念源自佛教,最早见于佛教经典《杂阿含经》等。
同义词:
五阴
五众
反义词:
无为
离苦得乐
相关词语:
三法印
四圣谛
八正道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五蕴是佛教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但在网络上的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不过,一些佛教文化相关的论坛或社交媒体可能会用五蕴来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修行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只有超越了五蕴的束缚,才能真正达到心灵的自由。
相关词语
- wǔ bǎi五百
- èr bǎi wǔ二百五
- wǔ sè guā五色瓜
- wǔ sè shū五色书
- wǔ jīn五金
- wǔ sè cháng五色肠
- wǔ sè yǔ五色羽
- wǔ sè bǐ五色笔
- wǔ fāng zhuàng五方幢
- wǔ sè五色
- wǔ dùn五盾
- èr wǔ二五
- wǔ sè zhào五色诏
- yùn jiè蕴藉
- yùn cáng蕴藏
- wǔ sè yī五色衣
- wǔ sè yún五色云
- wǔ sè yú五色鱼
- wǔ sè bàng五色棒
- wǔ mù xiāng五木香
- wǔ yì五义
- jiǎ wǔ bǎi假五百
- wǔ lǐ wù五里雾
- wǔ bǎi tān五百滩
- wǔ sè ní五色泥
- wǔ sè qí五色旗
- wǔ sè tǔ五色土
- wǔ fāng sè五方色
- wǔ fāng qí五方旗
- wǔ liù liù qī五六六七
- wǔ sè xiàn五色线
- wǔ sè háo五色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