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ǐ zhā
注音ㄓˇ ㄓㄚ
繁体紙紮
⒈ 即纸札。用纸和竹篾扎成的冥器。
⒈ 同“纸紥”。
⒉ 即纸札。用纸和竹篾扎成的冥器。参见“纸札”。
⒈ 以竹片为支架,外糊以纸;或纸制的冥器。也作「纸劄」。
引《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我自己打下坟,合下棺材,做下纸扎。」
1.敌人三部在空中的空军兵种就好像纸扎草糊的傀儡一样根本不堪一击,便被狂冲的大军给冲得支离破碎。
词语“纸扎”:
意思:纸扎是指用纸张、布料等材料制作的装饰品或祭祀用品,如纸花、纸马、纸人等,多用于丧葬仪式或祭祀活动中。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未直接收录“纸扎”一词,但“纸”和“扎”分别有对应的解释。
纸:以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为原料制成的薄片。
扎:用绳子或线等把东西绑在一起。
出处:
纸扎起源于古代,最初用于丧葬仪式,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演变成各种形式的装饰品。
同义词:
纸制、纸制品、纸制品品、纸活、纸货等。
反义词:
实物、真品、原物等。
相关词语:
祭祀、丧葬、纸钱、纸屋、纸马、纸花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纸扎在民间传说和故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聊斋志异》中有“纸马成精”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纸马因为得到人的敬意而变成了精怪的故事。
用这个词语造句:
为了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他特意制作了精美的纸扎,以寄托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