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ān lú
注音ㄕㄢ ㄌㄨˊ
繁体苫廬
⒈ 古代在亲丧中所居之室。
⒈ 古代在亲丧中所居之室。
引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固以形如槁木,心若死灰。匍匐苫庐,纔有魂气。”
《旧唐书·宪宗纪上》:“癸未,詔:‘ 成德军 节度使 王承宗 顷在苫庐,潜窥戎镇。’”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寿皇殿》:“其旁 永思殿,即列圣苫庐地,凡瞻謁日,必於 永思殿 传膳办事,盖亦示孺慕之意也。”
词语“苫庐”的意思:
“苫庐”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用草席、茅草等简易材料搭建的简陋小屋。在古代,苫庐常用于临时居住或避难。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苫庐”可能被解释为“以草苫为庐,言其陋也。”这里的“苫”是指用草席、茅草等材料铺盖,而“庐”则是指房屋。
出处:
“苫庐”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出处,它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可以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找到相关用法。
同义词:
简庐
茅庐
草庐
反义词:
精庐(精致华丽的房屋)
宫室(宫殿,豪华的住宅)
相关词语:
茅屋
草堂
简居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苫庐”这个词语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有一些描述文人避世隐居的情节,其中可能会用到“苫庐”来表现其简朴的生活。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因为家道中落,只能搭建一个苫庐居住,过着清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