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ì jūn
注音一ˋ ㄐㄨㄣ
⒈ 地方官。
⒉ 县君,古代女子的封号。
⒊ 用为对妇女的尊称。
⒈ 地方官。
引《汉书·西南夷传》:“兴(夜郎王 )将数千人往至亭,从邑君数十人入见 立(陈立 )。”
⒉ 县君,古代女子的封号。
引《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齓,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年》:“先是,帝以 汉 唐 封乳母为夫人、邑君故事付中书。”
⒊ 用为对妇女的尊称。
⒈ 女子的封号。
引《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词语“邑君”的意思:
“邑君”指的是古代一邑(即一个城市或较大的乡村地区)的君主或地方长官。在古代,邑君通常是由君主或朝廷任命的地方行政官员,负责管理一邑的政务、治安等事务。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邑君”可能被解释为地方上的君主或行政长官,具体释义可能参照上述意思。
出处:
“邑君”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史记》、《汉书》等史书中,常出现“邑君”这一称呼。
同义词:
邑宰
邑侯
邑伯
反义词:
皇帝
诸侯
百姓
相关词语:
邑里
邑居
邑治
邑校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邑君”是一个历史词汇,并没有直接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可以联想到一些与古代地方官吏相关的历史故事,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治理蜀地的故事。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这位邑君以公正严明著称,深受百姓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