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举

词语解释
纠举[ jiū jǔ ]
⒈ 亦作“糾举”。
⒉ 督察举发。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糺举”。督察举发。
引《后汉书·桓帝纪》:“长吏臧满三十万而不纠举者,刺史、二千石以纵避为罪。”
《后汉书·皇甫规传》:“今臣还督本土,糺举诸郡,絶交离亲,戮辱旧故,众谤阴害,固其宜也。”
《北齐书·窦泰传》:“泰 以勋戚居臺,虽无多纠举,而百僚畏惧。”
宋 欧阳修 《再论按察官吏状》:“乞朝廷选差按察使,糺举年老、病患、赃污、不材四色之人,以行澄汰。”
《清史稿·世祖纪二》:“今后各宜洗濯自新,务尽职事,并许督抚纠举,都察院考覈以闻。”
国语辞典
纠举[ jiū jǔ ]
⒈ 纠正举发。
引《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一岁且多于断狱,甚非为人父母之意也,有司其议纠举之。」
《文选·任昉·奏弹刘整》:「其宗长及地界职司,初无纠举及诸连逮。」
分字解释
※ "纠举"的意思解释、纠举是什么意思由野途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王闵生转述苏贞昌的谈话,强调“本人决定不配合作秀,若因此有所得罪,要纠举、要弹劾,悉听尊便”。
AI解释
词语“纠举”的意思:
“纠举”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检举、揭发或举发。通常用于指对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举报或揭露。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纠举”的解释为:“纠,举发也。举,揭发也。纠举,谓检举不法之人。”
出处:
“纠举”一词的出处较为广泛,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在《汉书·刑法志》中有“纠举奸邪,以正风俗”的表述,即指检举奸邪之人,以端正风俗。
同义词:
检举
揭发
举发
报告
举报
反义词:
包庇
保护
贻误
隐瞒
拖延
相关词语:
纠正
纠葛
纠纷
纠缠
纠偏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纠举”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常见,但可以联想到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例如,某位网民在网络上发现了一起贪污腐败案件,通过“纠举”这一行为,揭露了不法行为,最终促成了案件的查处。
用这个词语造句:
近日,有关部门对一批涉嫌违法的企业进行了纠举,依法对其进行了查处,维护了市场秩序。
相关词语
- jǔ dòng举动
- jǔ bàn举办
- yī jǔ yī dòng一举一动
- xuǎn jǔ选举
- yí jǔ仪举
- jǔ wú yí cè举无遗策
- yì jǔ逸举
- yí jǔ移举
- jǔ bù shèng jǔ举不胜举
- jǔ xíng举行
- yī jǔ一举
- yì jǔ义举
- jǔ shì举事
- jǔ mù举目
- jǔ yī fèi bǎi举一废百
- jǔ zhǔ举主
- jiū zhèng纠正
- bèi jǔ备举
- míng jǔ明举
- jǔ fán举凡
- jǔ zuò举坐
- jǔ zú qīng zhòng举足轻重
- yī jīng jǔ一经举
- bǎi fèi xián jǔ百废咸举
- jiū jiū纠纠
- jiū fēn纠纷
- xióng jiū jiū雄纠纠
- qiú jǔ遒举
- yì jiū邑纠
- zhuā jǔ抓举
- tù qǐ fú jǔ兔起凫举
- jǔ xī举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