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ā shān hǔ
注音ㄅㄚ ㄕㄢ ㄏㄨˇ
⒈ 即爬山虎。植物名。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也称地锦、常春藤。参阅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蔓草二·常春藤》。参看“地锦”。
⒉ 旧军器之一。
⒈ 即爬山虎。植物名。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也称地锦、常春藤。参阅 清 吴其濬 《植物名实图考·蔓草二·常春藤》。参见“地锦”。
⒉ 旧军器之一。
引清 黄本铨 《枭林小史》:“秀英 率二百餘人冲门出,咸用巴山虎及小挠钩诸械,著身无脱者。”
词语“巴山虎”:
意思:巴山虎,旧时指四川、贵州等地的土匪,因其勇猛强悍,故有此称。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收录“巴山虎”这一词条,但根据其意思,可以推测与“巴山”和“虎”有关。
出处:《水浒传》中提到巴山虎,指的是梁山好汉之一,名叫李逵。
同义词:山贼、土匪、盗匪
反义词:侠士、义士、良民
相关词语:巴山、蜀山、江湖、悍匪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巴山虎在网络故事中常被描绘为勇猛强悍、行事凶狠的土匪形象。例如,在网络小说《巴山虎传奇》中,主角巴山虎因其武艺高强,行走江湖,行侠仗义,成为了一代传奇。
造句: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巴山虎横行乡里,无人敢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