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á shí shī wǔ
注音ㄅㄚˊ ㄕˊ ㄕ ㄨˇ
成语解释
拔十失五
⒈ 谓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⒈ 谓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引《三国志·蜀志·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⒈ 选拔人才,即使一半不合格,尚可得一半真才。也作「拔十得五」。
引《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词语“拔十失五”的意思:
这个词语形容的是一种比例关系,意思是十个中拔出五个,剩下五个中又失去五个,最终只剩下五个。比喻在数量上损失很大,或者形容效率低下,做事情效果不佳。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这个词语并没有直接的解释,但根据“拔”字和“失”字的解释,可以推断出其含义。“拔”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有:取出、选拔、提升等意,而“失”字则解释为:丢失、失去。
出处:
“拔十失五”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它可能来源于古代的民间谚语或文学作品,但具体出处无法考证。
同义词:
十不存一、损兵折将、得不偿失
反义词:
十拿九稳、万无一失
相关词语:
损失、浪费、效率低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拔十失五”的典故,网上没有明确的故事,但这个词语常被用来形容某些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比如某些企业或组织在推广新产品或服务时,由于宣传不当或质量不佳,导致效果不佳,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这次的项目推广中,公司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最终的效果却是拔十失五,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