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ún què
注音ㄔㄨㄣˊ ㄑㄩㄝˋ
繁体鶉雀
⒈ 鹌鹑。其形体甚小似雀,故称。
⒈ 鹌鹑。其形体甚小似雀,故称。
引《周礼·天官·司裘》“王乃行羽物” 汉 郑玄 注:“此羽物小鸟鶉雀之属,鹰所击者。”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后集·范敏》:“忽一禽触马首, 敏 急下马捕而获之。其大若鶉雀,且不识其名,乃置於僕怀中。”
词语“鹑雀”的意思:
“鹑雀”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一种鸟类,学名为“鹌鹑”,属于鸟纲雉科。它体型较小,羽毛呈褐色,善于飞行和觅食,常见于田野、草地等地方。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鹑”字条目下有“鹑雀”一词,解释为“鹌鹑也。俗作鹤雀。”
出处:
“鹑雀”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的“雎鸠”即为鹌鹑。
同义词:
鹤雀、鹤鸠、鹌鹑鸟、鹌鹑
反义词:
无特别明确的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与鹌鹑体型、习性相反的鸟类。
相关词语:
鹤、鸠、雉、鸟、禽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鹌鹑的典故较少,但有一个成语“鹌鹑孵凤凰”,比喻小人物能够成就大事业。
用这个词语造句:
春天来临,田野里鹑雀欢歌,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