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ōng líng xī sàn
注音ㄉㄨㄥ ㄌ一ㄥˊ ㄒ一 ㄙㄢˋ
成语解释
东零西散
繁体東零西散
⒈ 形容零落分散。
⒈ 形容零落分散。
引明 袁宏道 《致萧允升庶子》:“忆壬辰之岁,弟初获交於诸道友,先兄踞坛而坐, 念方、则之 丈论难迭出,足为千载一时。曾未几何,而东零西散, 念方 既已下世,先兄继之, 射堂 秋月,有若隔世,人生会合,何可常也!”
⒈ 散乱零落。也作「东零西落」、「东零西乱」。
引《西湖佳话·钱塘霸迹》:「一霎时,十万余兵,杀得东零西散,止剩得一个空寨。」
词语“东零西散”的意思是指东西南北各处都有,形容分布得很零乱。
康熙字典解释:
无明确记载,但根据词语的字面意思和常见用法推断,可能是指东西南北各处都有,散布得很零乱。
出处:
无确切出处,但该词语在民间流传已久,常见于口语和文学作品。
同义词:
散落各处、散布四方、四散而去
反义词:
集中、齐聚、聚拢
相关词语:
散落、分散、散布、散开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无确切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可以联想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节日过后,烟花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东零西散”的景象。
用这个词语造句:
周末,小明和朋友们的聚会结束后,大家东零西散地回到了自己的家,结束了愉快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