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

词语解释
⒈ 唐代大臣。字文饶,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李吉甫子。出身世家。“牛李党争”时,为李派首领。穆宗时被牛僧孺排挤出为浙西观察使。文宗时为西川节度使。武宗即位后任为相,贬逐李宗闵、牛僧孺。宣宗时牛党得势,他被贬崖州(治今广东琼山)而死。
国语辞典
李德裕[ lǐ dé yù ]
⒈ 人名。(西元787~849)字文饶,赞皇人,为唐代名臣,李吉甫之子。少力学,卓荦有大节。为牛李党争李党的首领,与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互争政权。敬宗时,任浙西观察使。武宗时为相,当国六年,弭平藩镇之祸,威权独重,封卫国公。后为小人构陷,贬崖州司户卒。著有《会昌一品集》、《次柳旧闻》。
分字解释
※ "李德裕"的意思解释、李德裕是什么意思由野途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李德裕”:
意思:李德裕是中国唐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文饶,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他是唐朝中期的重要政治人物,曾历任宰相,有很高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成就。
康熙字典解释:
李德裕:字文饶,唐代人。博学,善文章。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封赵国公。
出处:
李德裕的事迹和作品主要见于《旧唐书》、《新唐书》等史书。
同义词:
李德裕没有直接的同义词,但可以与历史上其他著名的政治家或文学家相提并论,如韩愈、柳宗元等。
反义词:
反义词可能指那些在政治上失势或文学上成就不高的官员或文人。
相关词语:
唐朝、宰相、文学、政治、赵国公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李德裕因政治才能卓越,曾在唐宣宗时期担任宰相,被称为“李德裕政治”。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斗争和权谋,他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
造句:
李德裕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厚的文学造诣,在唐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词语
- shèng dé yí fàn盛德遗范
- tóng xīn tóng dé同心同德
- sì zhǔ dé四主德
- lǐ tǔ gǔ李土鼓
- lǐ guō tóng zhōu李郭同舟
- shè huì gōng dé社会公德
- lǐ shí èr李十二
- měi dé美德
- zhèng dé正德
- yǐ dé bào dé以德报德
- chōng yù充裕
- lǐ guó wén李国文
- jiàn dé建德
- lǐ dōng yáng李东阳
- lǐ bā bǎi李八百
- gòng tóng fù yù共同富裕
- bò lǐ擘李
- xiū dé修德
- xíng lǐ行李
- tǔ dé土德
- lù dé路德
- qín dé琴德
- guì dé贵德
- tú dé图德
- ōu gōng sòng dé讴功颂德
- wēn lǐ温李
- qiān dé谦德
- lǐ guō李郭
- mǎ dé lǐ马德里
- yǐ dé bào dé以徳报德
- lǐ èr sǎo gǎi jià李二嫂改嫁
- mài dé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