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陀

词语解释
沙陀[ shā tuó ]
⒈ 我国古代部族名。西突厥别部,即沙陀突厥。唐贞观间居金莎山(今尼赤金山)之南,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之东。其境内有大碛(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因以为名。五代李克用、石敬瑭、刘知远均为沙陀人。
⒉ 借指北方胡人、胡兵。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古代部族名。 西突厥 别部,即 沙陀突厥。唐 贞观 间居 金莎山 (今 尼赤金山 )之南, 蒲类海 (今 新疆 巴里坤湖 )之东。其境内有大碛(今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因以为名。 五代 李克用、石敬瑭、刘知远 均为 沙陀 人。
引唐 元稹 《宪宗章武孝皇帝挽歌词》之二:“始服 沙陀 虏,方吞 逻逤 戎。”
《新唐书·沙陀传》:“沙陀,西突厥 别部 处月 种也。”
⒉ 借指北方胡人、胡兵。
引元 张可久 《寨儿令·题昭君出塞图》曲:“建旌旗五百 沙陀,送琵琶三两宫娥。”
国语辞典
沙陀[ shā tuó ]
⒈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西突厥别部处月种,处月为突厥语「沙碛」之义。居金娑山(在今新疆省镇西县东北)之南,蒲类海之东,有大碛名沙陀,故号沙陀突厥。唐太宗时,处月部随西突厥降唐,其酋长子孙以助唐平乱有功,屡受唐封,并赐姓李。如晋王李克用、后唐庄宗李存勗、后晋石敬瑭、北汉刘知远均为沙陀人。
⒉ 复姓。如唐有沙陀金山、沙陀辅国等。
分字解释
※ "沙陀"的意思解释、沙陀是什么意思由野途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沙陀”:
意思:沙陀是一个汉语词汇,原指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后也用来指代这个民族所居住的地区。在现代汉语中,沙陀有时也用作地名,指代中国新疆地区的一些地方。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关于“沙陀”的解释可能涉及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但具体的解释内容需要查阅康熙字典的原文。
出处:《新五代史》、《旧五代史》等历史文献中有关于沙陀民族的记载。
同义词:沙陀族、沙陀国、沙陀部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与沙陀民族或地区相对的其他民族或地区。
相关词语:沙陀国、沙陀人、沙陀兵、沙陀文化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由于“沙陀”主要指古代民族,网络故事或典故可能较少,但可以提及一些与沙陀民族相关的历史事件,如沙陀族领袖李克用的故事。
造句:在古代,沙陀族曾在中国北方建立了强大的政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句:沙陀族领袖李克用英勇善战,他的部下被称为沙陀兵,曾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相关词语
- shā chǎng沙场
- shā tǔ沙土
- shā là shā là沙拉沙拉
- shā shā沙沙
- shā shā shēng沙沙声
- shā lóng沙龙
- shā mò沙漠
- shā fā沙发
- shā lā shā lā沙啦沙啦
- shā huà沙化
- tuán shā jiáo là抟沙嚼蜡
- fěn shā粉沙
- shā mù沙木
- shā zhōu沙洲
- bái shā白沙
- shā má zhú沙麻竹
- qióng shā穷沙
- má shā běn麻沙本
- lí shā狸沙
- chén shā jié尘沙劫
- jīn shā luó金沙罗
- míng shā shān鸣沙山
- zhēng shā chéng fàn蒸沙成饭
- shā chén沙尘
- shā fā jīn沙发巾
- píng shā平沙
- mó jiē tuó摩揭陀
- ē mí tuó阿弥陀
- shā yǎn沙魇
- shā shì沙市
- bā shā扒沙
- shā é沙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