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é jiǎo chēng
注音ㄕㄜˊ ㄐ一ㄠˇ ㄔㄥ
繁体折腳鐺
⒈ 断脚锅。
⒈ 断脚锅。
引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雷》:“騞然坠地,变成熨斗、折刀、小折脚鐺焉。”
《景德传灯录·汾州大达无业国师》:“茅茨石室,向折脚鐺子里煮饭喫过三十二十年,名利不干怀,财宝不为念,大忘人世,隐跡巖丛。”
清 钱谦益 《送瞿稼轩给事南还》诗:“橛头船里新茶灶,折脚鐺边旧佛龕。”
亦省作“折鐺”。 清 黄宗羲 《顾玉书墓志铭》:“憔悴江湖,红米折鐺。”
词语“折脚铛”的意思:
“折脚铛”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一种古代的炊具,形状类似锅,但底部有脚,可以折叠。这种炊具在古代农村中使用较为普遍,便于携带和存放。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折脚铛”并没有专门的条目,但根据上下文推测,其解释可能与上述意思相近。
出处:
“折脚铛”的出处不详,但根据其形状和用途,可以推测它起源于古代中国。
同义词:
1. 折脚锅
2. 折脚壶
3. 折脚盆
反义词:
1. 不折脚铛
2. 固定铛
相关词语:
1. 炊具
2. 铛
3. 锅
4. 炊事
5. 烹饪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折脚铛”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想象,它可能被用来描述农村生活中的某个场景,如:“大娘,你那折脚铛怎么又折了?”
用这个词语造句:
老李家的折脚铛又坏了,他只好去集市上买一个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