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夷馆

词语解释
四夷馆[ sì yí guǎn ]
⒈ 北魏时在洛阳城南所设的宾馆,以居四邻各国来归附的人。明·永乐五年所设专门翻译边疆少数民族及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初隶属翰林院,后以太常寺少卿提督馆事。内分蒙古、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八馆,后增八百、暹罗二馆。参阅《明史·职官志三》。
引证解释
⒈ 北魏 时在 洛阳 城南所设的宾馆,以居四邻各国来归附的人。
引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龙华寺》:“永桥 以南, 圜丘 以北, 伊 洛 之间,夹御道有四夷馆。道,东有四馆:一曰 金陵,二曰 燕然,三曰 扶桑,四曰 崦嵫。”
⒉ 明 永乐 五年所设专门翻译边疆少数民族及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初隶属翰林院,后以太常寺少卿提督馆事。内分 蒙古、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 八馆,后增 八百、暹罗 二馆。参阅《明史·职官志三》。
分字解释
※ "四夷馆"的意思解释、四夷馆是什么意思由野途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四夷馆”的意思:
“四夷馆”是中国古代官署名,是明清两代设立于北京的一所专门负责接待外国使节、翻译外国文书、学习外国语言文字的机构。这里的“四夷”指的是当时中国周边的少数民族和外国,即四方之夷。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四夷馆”的解释为:“四夷馆,官署名。明、清置,掌翻译外夷文字,接待外国使臣。”
出处:
“四夷馆”的设立可以追溯到明朝,至清朝时期得到完善。其具体出处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根据历史资料,可以推断其起源于明朝。
同义词:
四邻馆、四方馆、外夷馆
反义词:
无
相关词语:
外国使节、翻译、语言文字、外交、边疆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四夷馆”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提及的是,在明清时期,四夷馆作为外国使节与中国交流的场所,曾经发生过一些有趣的故事。例如,一些外国使节在四夷馆学习汉语,与中国官员交流,这些故事在民间流传,成为了一段佳话。
用这个词语造句:
明朝时期,四夷馆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许多外国使节在此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相关词语
- sì jiāo四郊
- yí jū夷居
- sì fāng guǎn四方馆
- sì fāng guǎn四方馆
- chá guǎn茶馆
- sì bǎi zhōu四百州
- huì guǎn会馆
- sì zhǔ dé四主德
- sì hé yuàn四合院
- zǐ fāng guǎn紫方馆
- yǐ yí zhì yí以夷制夷
- guǎn cáng馆藏
- sì fāng四方
- sè yí色夷
- dōng yí东夷
- sì píng shì四平市
- sì hé fáng四合房
- bó wù guǎn博物馆
- sì fāng zhì四方志
- yí jù夷踞
- sì shēng四声
- sì hé tóu四合头
- yí máo夷矛
- huì tóng guǎn会同馆
- bīn guǎn宾馆
- huī yí恢夷
- sì fāng bù四方步
- sì xiāng gé四香阁
- yí píng夷平
- sì huà四化
- sì lù四路
- sì bǎi sì bìng四百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