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丁

词语解释
逃丁[ táo dīng ]
⒈ 逃亡的丁壮。
⒉ 指躲避抽壮丁。
引证解释
⒈ 逃亡的丁壮。
引《旧唐书·狄仁杰传》:“逃丁避罪,併集法门,无名之僧,凡有几万,都下检括,已得数千。”
清 杨芳灿 《粮草税》诗:“军操着空籍,赋额悬逃丁。”
⒉ 指躲避抽壮丁。
引贾平凹 《天狗·井》:“三十六年前,堡子里一个男人出外逃丁。”
分字解释
※ "逃丁"的意思解释、逃丁是什么意思由野途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逃丁”的意思:
“逃丁”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逃避兵役的壮丁,即不愿或不能服兵役的男性青壮年。在封建社会中,壮丁需要为国家服兵役,而“逃丁”则是指那些通过逃避、隐瞒等手段不履行兵役义务的人。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逃丁”可能没有直接的解释,因为这是一些历史用语,可能没有出现在古代文献中,或者其含义在《康熙字典》中未单独列出。但根据“逃”和“丁”字的意思,可以推断“逃丁”是指逃避兵役的壮丁。
出处:
“逃丁”这个词语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出处,它是根据历史文献中的用法总结出来的一个词语。
同义词:
同义词有“逃役”、“逃兵”、“逃兵役者”等。
反义词:
反义词有“应役”、“从军”、“守役”等。
相关词语:
相关词语有“兵役”、“壮丁”、“征兵”、“避役”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逃丁”的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想象在封建时代,逃避兵役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有些壮丁可能因为家境贫寒、身体疾病或其他原因不愿服兵役,因此会通过各种手段逃避。
网络故事或典故示例:在某个古代村庄,村民们都知道李大壮是“逃丁”,因为他父亲去世后家境贫困,他自己身体又不好,实在无法承担兵役,于是他总是以各种理由逃避征兵。
用这个词语造句:
由于“逃丁”是一个历史用语,以下是一个用该词语造句的例子,以体现其在现代语境中的使用:
在那个战乱年代,很多壮丁为了逃避兵役,不得不隐姓埋名,四处流浪,李大壮就是其中的一个“逃丁”。
相关词语
- táo bì逃避
- táo mìng逃命
- èr dīng二丁
- dīng xiāng丁香
- dīng xiāng hé丁香核
- dīng shēn qián丁身钱
- dīng líng丁玲
- táo shì逃逝
- dīng xiāng hè丁香褐
- táo zhī yāo yāo逃之夭夭
- dīng dōng丁东
- dīng dīng丁丁
- dīng xiāng tóu丁香头
- dīng xiāng shì丁香柿
- bǔ dīng补丁
- dīng yī mǎo èr丁一卯二
- dīng xiāng zhú丁香竹
- dīng xiāng jié丁香结
- liáo dōng dīng辽东丁
- táo rén逃人
- páo dīng jiě niú庖丁解牛
- táo qián逃潜
- shì dīng适丁
- tàn dīng探丁
- táo bèn逃奔
- dīng diǎn er丁点儿
- táo yì逃逸
- dīng líng丁令
- táo shēng逃生
- táo shí逃石
- dīng niáng shí suǒ丁娘十索
- xū dīng圩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