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黄

词语解释
藤黄[ téng huáng ]
⒈ 植物名。一名海藤。常绿小乔木。叶对生,椭圆形,花单性,实为浆果。产于印度、越南等地。树皮渗出的黄色树脂,有毒,经炼制,可作绘画用的黄色颜料,也称“藤黄”。
引证解释
⒈ 植物名。一名海藤。常绿小乔木。叶对生,椭圆形,花单性,实为浆果。产于 印度、越南 等地。树皮渗出的黄色树脂,有毒,经炼制,可作绘画用的黄色颜料,也称“藤黄”。
引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藤黄》:“今画家所用藤黄,皆经煎炼成者。”
《红楼梦》第四二回:“就是颜色只有赭石、广花、藤黄、胭脂这四样。”
国语辞典
藤黄[ téng huáng ]
⒈ 藤指海藤树,常绿乔木。高约三公尺。刺破树皮时,会有黄色树脂流出,即为藤黄,有毒,可制作黄色颜料,供绘画使用,亦可供作药材。
分字解释
※ "藤黄"的意思解释、藤黄是什么意思由野途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藤黄”:
意思:藤黄是一种天然树脂,呈黄色或橙黄色,具有强烈的黄色素,可用于绘画、印刷和医药等领域。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可能对“藤黄”的解释如下(由于康熙字典是古代文献,以下为模拟解释):
藤黄,木名,出岭南。树皮可取黄色,可作画色,亦入药。
出处:藤黄原产于东南亚地区,具体出处不详。
同义词:藤黄素、木黄、黄檗
反义词:无特别明确的反义词,但可以指代颜色时,与之相对的可以是“淡黄”、“浅黄”等。
相关词语:藤本植物、黄色素、天然染料、中药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关于藤黄的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古代书画家使用藤黄作为绘画颜料的故事。
造句:
在古代,许多书画家喜欢用藤黄调制成鲜艳的黄色来绘制山水画,使得画面色彩鲜明,富有生机。
相关词语
- huáng mù zūn黄目尊
- huáng hǎi hǎi zhàn黄海海战
- huáng huā黄花
- huáng tǔ dì黄土地
- huáng hé黄河
- huáng xīng黄兴
- huáng hūn黄昏
- huáng yī fū黄衣夫
- huáng jīn黄金
- huáng liú lí黄琉璃
- huáng tǔ黄土
- huáng tǔ rén黄土人
- huáng guàn cǎo fú黄冠草服
- huáng yè黄页
- huáng yī黄衣
- èr huáng二黄
- huáng tǔ gāo yuán黄土高原
- huáng cǎo bù黄草布
- bái cǎo huáng yún白草黄云
- huáng zūn xiàn黄遵宪
- huáng gān gān黄干干
- yù yī huáng御衣黄
- huáng tǔ dào黄土道
- huáng jǐng rén黄景仁
- liǔ sè huáng柳色黄
- tǔ huáng土黄
- huáng sè黄色
- huáng tóng zhǐ黄同纸
- huáng xiāng黄香
- huáng niǎo黄鸟
- huáng cǎo xiá黄草峡
- huáng pī liè黄丕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