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á hǔ fán xióng
注音ㄒ一ㄚˊ ㄏㄨˇ ㄈㄢˊ ㄒㄩㄥˊ
成语解释
柙虎樊熊
⒈ 柙中的虎,樊内的熊。比喻被囚的恶人。
⒈ 柙中的虎,樊内的熊。比喻被囚的恶人。
引清 洪昇 《长生殿·疑谶》:“不隄防柙虎樊熊,任纵横社鼠城狐。”
⒈ 柙中虎,樊内熊。比喻身边的危险人物。
引清·洪升《长生殿·第一〇出》:「不隄防柙虎樊熊,任纵横社鼠城狐。」
词语“柙虎樊熊”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关在笼子里的老虎和熊,比喻被囚禁或受制于他人,无法自由行动的人。
康熙字典解释:
“柙”,关押动物的笼子;“虎”,猛兽;“樊”,关押动物的栅栏;“熊”,另一种猛兽。成语“柙虎樊熊”形容人被囚禁或受制于他人。
出处:
这个成语的出处不是很明确,但根据成语的结构和意义,可以推测它可能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或神话传说。
同义词:
囚虎笼熊、囚笼之虎
反义词: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相关词语:
囚禁、束缚、牢笼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柙虎樊熊”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想象,它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在特定环境下受到限制或压抑的人。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他感觉自己就像柙虎樊熊,虽然内心充满力量,却无法自由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