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丞

词语解释
县丞[ xiàn chéng ]
⒈ 官名。始置于战国,秦汉治置,典文书与仓狱,是县令的主要助手。以后历代皆置。职责略有不同。
英assistant of county magistrate;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秦 汉 于诸县置丞,以佐令长,历代因之。
引《汉书·景帝纪》:“县丞,长吏也。”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抚字长民·县丞》:“《史记·商君传》曰:‘ 鞅 令邑聚为县,置令 丞。’县丞, 秦 官也。”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群嘬》:“我是 钱县丞。领带巡兵十数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一个姓 袁 的知县,从前还做过 上海 县丞的。”
王家棫 《世家》:“他的父亲,大家都叫他四老爷,是 同治 初年的拔贡,后来当了一任 浙江 富阳县 的县丞。”
国语辞典
县丞[ xiàn chéng ]
⒈ 职官名。位次于县令,汉时每县各置丞一人,以辅佐令长,后虽有变革,但历代沿置,迄于清末。
分字解释
※ "县丞"的意思解释、县丞是什么意思由野途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二百零五、后晌我去拜托黄县丞,请黄老帮忙,两个月后北方货商南下,助你返回金陵。
2.原本老曹做为县丞,每月不光有点禄米孝敬,每年还能兼并个百来亩田地,那时曹家还有个1千多金,5万石存粮。
3., 大人果然明察秋毫,此县县丞童大范枉法徇私,中饱一已之私,全然不顾百姓死活,下官已将他就地正法,以显大人之威。
4.噩耗传来,黄县丞又气又怒,亲自跑到贺县令面前告状诉冤。
5.胶县的衙门,是一个富丽堂皇的建筑,雄伟的大殿是审案的地方,审案大堂后面的有个别致的小楼,小楼里有县令、县丞、功曹等县里的主要官员。
AI解释
词语“县丞”的意思:
“县丞”是中国古代官职名,是县令的副手,负责协助县令处理县内事务,地位仅次于县令。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县丞”的解释可能涉及其职责、地位以及与其他官职的关系。由于《康熙字典》是一部字典,具体的解释可能较为简略,但大致会说明县丞是县令的助手,负责辅助县令管理县政。
出处:
“县丞”这个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制。具体的出处可能难以确定,因为它是一个官职名称,而不是某个具体文献的标题。
同义词:
县佐
县佐史
反义词:
县令
县主
相关词语: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
县尉:县丞的副手,负责辅助县丞。
丞簿:丞和簿的合称,指县丞和县簿,都是县令的助手。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县丞”是一个官职名称,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但在一些古装剧中,可能会出现县丞这一角色,围绕他们的故事可能会成为剧情的一部分。
用这个词语造句:
县丞在县令的指导下,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确保县内事务的顺利进行。
相关词语
- xiàn shì县市
- xiàn zhèng táng县正堂
- xiàn mìng县命
- xiàn chéng县丞
- xiàn chéng县丞
- xiàn zhǔ县主
- xiàn gǔ县鼓
- běn xiàn本县
- chē chéng xiàng车丞相
- chéng shǔ丞属
- bù chéng部丞
- sì chéng寺丞
- xiāng xiàn相县
- xiàn mén县门
- xiàn tài jūn县太君
- dà zhōng chéng大中丞
- shǒu xiàn首县
- biān xiàn边县
- xiàn liáng县梁
- xuán xīng县兴
- xiàn gōng县公
- xiàn rén县人
- xiàn lì县吏
- xiàn jūn县君
- xiàn chún县鹑
- xiāng xiàn乡县
- xiàn shǔ县署
- zhèn yuǎn xiàn镇远县
- chéng wèi丞尉
- qīng xiàn清县
- xiàn yì县役
- xiàn wěi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