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āo lǚ
注音一ㄠ ㄌㄩˇ
⒈ 犹腰背。
⒉ 比喻要冲之地。
⒈ 犹腰背。参见“腰背”。
引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婉婉弱子,赤立傴僂,牵头曳足,先斩腰膂。”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诗之六:“匍匐行水中,泥淖及腰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二姊怒,操杖遽出。生察其状兇,跴屣欲走。杖起,已中腰膂。”
⒉ 比喻要冲之地。
引《宋史·范育传》:“熙河 以 兰州 为要塞…… 兰州 危,则 熙河 有腰膂之忧矣。”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以臣愚见,料贼所趋,约分三途……与 江 北 徐州、山东、曹州 等处土匪联合,横截中原腰膂,亦一途也。”
词语“腰膂”的意思:
“腰膂”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腰部和脊背的肌肉。在古代汉语中,它常用来形容人的体魄强健。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腰膂”条目解释为:腰背之肌肉。形容人身体强健。
出处:
“腰膂”一词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例如,《史记》中就有使用“腰膂”的记载。
同义词:
腰背
腰脊
腰肌
反义词:
脆弱
脆骨
相关词语:
腰围
腰板
腰力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腰膂”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古代英雄人物,如武松、赵云等,他们以腰膂强健著称,常被用来形容英勇无畏。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经过多年的锻炼,腰膂变得异常强健,无论是上山还是下海,都显得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