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ōng chuāng
注音ㄩㄥ ㄔㄨㄤ
繁体癰瘡
1.用于痈疮、毒蛇咬伤、跌打伤痛、凉风抽搐等症。
词语“痈疮”的意思:
“痈疮”是一个中医术语,指的是人体皮肤和软组织因感染而形成的脓肿,通常表现为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痈”的解释是:“痈,疡也。皮肉之间,有核如豆,焮热作痛,名痈。疮,疡也。皮肉之间,溃烂出脓,名疮。”这里的“疡”指的是皮肤上的疮口。
出处:
“痈疮”这个词语并没有特定的出处,它是一个长期存在于中医领域的术语。
同义词:
疮痈
肿毒
肿疮
反义词:
康健
无病
相关词语:
疮口
肿瘤
感染
抗生素
治疗方法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痈疮”是一个医学术语,它本身并不直接关联到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是,可以联想到一些关于疾病治疗和身体健康的民间故事,比如古代关于医圣张仲景如何治愈患者痈疮的故事。
用这个词语造句:
经过医生的治疗,他的痈疮终于痊愈了,皮肤恢复了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