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ǔ mín tóng lè
注音ㄩˇ ㄇ一ㄣˊ ㄊㄨㄥˊ ㄌㄜˋ
成语解释
与民同乐
繁体與民同樂
⒈ 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⒈ 和人民一同享乐。也作「与民偕乐」。
引《孟子·梁惠王下》:「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词语“与民同乐”的意思:
“与民同乐”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统治者或领导者与百姓共同享受快乐,体现了领导者关心民众福祉、与民同心的思想。这个成语强调领导者应该与民众一起分享幸福,关注民生。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与”字有“给”、“参与”、“和”等意,“民”指百姓,“同”是“一起”,“乐”指快乐。因此,“与民同乐”在字典中的解释可能是指与百姓一起享受快乐。
出处:
“与民同乐”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原文是“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里孟子表达了君主应该与民同乐的思想。
同义词:
共享欢乐、乐民所乐、共乐
反义词:
独善其身、孤芳自赏
相关词语:
乐善好施、仁政、爱民如子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关“与民同乐”的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历史故事,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贞观之治”,他常常与百姓同乐,体察民情,这样的故事可以用来体现“与民同乐”的精神。
用这个词语造句:
为了庆祝国庆节,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文艺演出和庆祝活动,让广大市民与民同乐,共同分享这份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