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á yán
注音ㄗㄚˊ 一ㄢˊ
繁体雜言
⒈ 杂谈。汉刘向《说苑》有《杂言》篇。
⒉ 不纯正的言论。
⒊ 即杂言诗。
⒈ 杂谈。
引晋 陶潜 《归田园居》诗之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⒉ 不纯正的言论。
引元 吴海 《书祸》:“所以多者,皆诸子百氏,外家杂言,异端邪説。”
⒊ 即杂言诗。参见“杂言诗”。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至於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上》:“余歷考 汉、魏、六朝、唐 人诗,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近体、排律、絶句,乐府皆备有之。”
⒈ 杂谈、漫谈。
引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二:「想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词语“杂言”的意思:
“杂言”指混合不同内容或形式的言语,包括不同风格的、不同体裁的或不同语言的言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杂言”的解释是:“杂,不纯也。言,言语也。杂言,谓杂而不纯之言。”
出处:
“杂言”作为词语并没有特定的出处,它是从“杂”和“言”这两个字的含义组合而来的。
同义词:
杂语
混言
乱语
反义词:
纯言
精言
相关词语:
纯洁
纯真
混沌
纯熟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杂言”本身不是一个常用于网络故事或典故的词汇,但可以想象在古代或民间故事中,一些口才了得的人物可能会运用“杂言”来指那些巧妙地混合了各种语言、成语和典故的言辞。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的杂言中充满了哲学与文学的气息,让人听后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