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问

词语解释
质问[ zhì wèn ]
⒈ 根据事实提出疑问;责问。
例从另一方面来说,人类学家也许要质问这个说法。
英query; inter pellate; question; call to account;
引证解释
⒈ 询问以正其是非。 《汉书·刘歆传》:“时丞相史 尹咸 以能治《左氏》,与 歆 共校经传。
引歆 略从 咸 及丞相 翟方进 受,质问大义。”
颜师古 注:“质,正也。”
宋 陆游 《数日不出门偶赋》诗之三:“稚子挟书勤质问,邻翁释耒閒过从。”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子德 喜谈世务,及从余游,改而治经。尝以《毛诗》义质问,余随笔答之。”
⒉ 谓依据事实加以询问;责问。
引《旧唐书·职官志二》:“诸司自相质问,其义有三:关、刺、移。”
宋 苏轼 《乞相度开石门河状》:“伏乞降付三省看详,或召临赴省面加质问。”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总管就把婢子容貌年齿之类,两相质问,无一不合。”
巴金 《家》二九:“‘你们有什么理由没收我们的报纸?’ 张惠如 气愤地质问道。”
国语辞典
质问[ zhí wèn ]
⒈ 诘问、责问。
引《红楼梦·第六〇回》:「小蹄子,你走罢。俗语:『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该来质问我。」
近诘问
反回答 解答
⒉ 质疑询问。
引《新五代史·卷三一·周臣传·郑仁诲传》:「每事有疑,即从仁诲质问,仁诲所对不阿,周太祖益奇之。」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总管就把婢子容貌年齿之类,两相质问,无一不合。」
分字解释
※ "质问"的意思解释、质问是什么意思由野途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那个五强是卖身投靠的,和自身表现一点关系都没有,当年丘吉尔当得知罗斯福把中国列为四大战胜国之一的时候,还质问其是否发烧.
2., 意大利*理贝卢斯科尼已经辞职,当他走出总统府做辞职报告时,人群发出嘲笑和质问的声音。
3., 猪和鹅是森林里的狱卒,一天来了一个叫短信的盗贼,谁知道第2天这个短信就越狱了,监狱长质问是怎么回事。鹅很委屈:昨天我休息,看短信的是猪。
4., 朕听政之暇,常览史籍,事关理道,实所留心,中有阙疑,时须质问。
5., 面对爱莲前男友的质问,以及狂风暴雨般的拳脚,阿来说:“你能逗她开心吗?”。
6., 开会后"我"质问年轻编导们?"为什没你们永远不说不?为什么你们不对自己不认可的东西提出异议?"?或许时代不同了,不再有鸡蛋碰石头的故事。节目做不好是小事;职场中做不好人才是大事!
7., 《赤旗报》发表了题为《质问首相的历史认识》的社论。
8., 用这招张冠李戴的办法来对付军方的质问,恐怕已经是他们的最好选择。
9., 残忍的命运挡住了入口,我会不甘愿地质问命运为何作这样专横的宣判,因为我的心尚未驯服,仍是狂热的;但刻薄无情的话到口里,我的舌头却没有说出来,像还未落下的泪,又流回我的心中。
10., 刚买的“煌上煌”吃出大量蛆卵,肖先生当即回到店家质问。
AI解释
词语“质问”的意思:
质问是指对某人或某事提出疑问,要求对方解释或说明。通常带有质疑、追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对方行为或言论的不满或怀疑。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质问”条目的解释为:“质,问也。问以是非,求其明辨也。”
出处:
“质问”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子贡质问于孔子。”这里的“质问”指的是子贡向孔子询问问题。
同义词:
诘问、质询、盘问、追问、质疑
反义词:
默认、认可、赞同、同意
相关词语:
提问、询问、提问、发问、反问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质问”的网络故事或典故比较少,但可以提及一个成语“质疑问难”,出自《论语·为政》,原意是指孔子质问颜回的问题,后来演变为形容人善于提问,善于质疑。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看到报道后,忍不住质问领导:“为什么我们公司的环保措施总是不到位?”
相关词语
- yōu zhì优质
- shuǐ zhì水质
- pǐn zhì品质
- tóng zhì同质
- liè zhì劣质
- gài zhì钙质
- zhì gàn质干
- zhì mù质木
- tǐ zhì体质
- zhì pǔ质朴
- zhì jǐn质谨
- shēn tǐ sù zhì身体素质
- yǒu jī zhì有机质
- fǎn wù zhì反物质
- wèn shí dào bǎi问十道百
- zhì dì质地
- zhì yā质押
- yí zhì遗质
- biàn zhì变质
- zhì xún质询
- zhì sù质素
- jiǎo zhì角质
- xìng zhì性质
- sù zhì素质
- zhì jiǎn质检
- xué wèn学问
- huò wèn或问
- zhì wèn质问
- zhì wèn质问
- jī zhì基质
- cái zhì材质
- zhì yí质疑